武汉海绵城市建设今年将进行考核 - 水暖配件资讯 - 水暖配件网
发布时间:2020-05-16 浏览:
武汉海绵城市建设今年将进行考核
水暖配件网 2017-02-27 17:02:52 中国管道商务网
水暖配件网】 梅雨季节城市容易形成内涝,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由国家住建部等部委组织的“海绵城市”建设被外界寄予厚望。   2015年4月,武汉入选我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并连续3年获得每年5亿元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补助。今年,“海绵建设”进入考核年,国家将对试点城市建设情况进行检验。   据介绍,2015年至2017年为武汉打造海绵城市试点期,实施项目包括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和道路海绵性改造、排水管渠泵站建设、城市水系生态修复及监测评估平台建设七大块内容。进入建设第三年,武汉“海绵城市”推进如何,能否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方案?对此,长江商报记者于2月底,探访了进行海绵式改造的学校、社区、公园、港渠等,发现试点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一些建设项目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改造后可控制35.2毫米降雨   “改造以后,学校的渍水问题就能解决了。”2月23日,武汉青山钢城二中校长李培根对长江商报记者说,2016年暴雨期间,钢城二中渍水一米深,正常教学受到严重影响。建设方针对学校雨污水混错接、内涝排渍能力差等问题,进行了雨污分流、雨水调蓄排涝等方面的改造,在2月21日的降雨中学校没有出现渍水。   据悉,海绵城市建设是指要改变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统筹解决城市内涝、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多个问题。让雨水落下以后,能够通过湖泊调蓄、绿化等“留一部分”、通过排水管涵“排一部分”,再通过净水系统“净一部分”,减轻集中排水的高峰压力。   青山钢城二中海绵改造是武汉市首批项目之一。2月23日11时许,长江商报记者跟随武汉碧水集团海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来到位于建设十一路的钢城二中,学校路边整齐地码放着透水砖,生态停车场、旱溪等部位工人正在施工。   建设单位武汉海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现场代表王艳华告诉记者,钢城二中的海绵改造将“渗、滞、蓄、净、用、排”体现得很透彻。王艳华指着脚下的透水广场介绍,除了操场和建筑物,校园地下全部铺设了能够渗透水的盲管和砾石层,上面铺透水基层,再根据不同设计理念铺设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或者透水砖面层。有了这些举措,雨水落到地面后会很快下渗,再通过盲管进入调蓄设施。   站在教学楼对面的空地上,记者能够听到地面上的盖板下传出水流的声音。王艳华说,地下是一个约500立方的调蓄池。由于钢城二中建设年代久远,周边的小区地面均高于学校,学校处于一个明显的洼地状态,以前一下雨水会自然地向学校区域汇积,造成严重内涝。通过压力管连接市政管网,蓄水池在降雨的时候,就能起到泵站的作用;为了减缓水流的速度,在靠院墙的一边还做了跌级花池(阶梯式样的花坛样式),跌级花池除了起到迟滞水流的作用,里面的植物也同样能对比较脏的初期雨水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在非雨季的时候,蓄水池中的水则可以被校方用于校内绿化灌溉、道路冲洗,能够回收利用。   “‘旱溪’会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也能让孩子们从小就有‘海绵理念’。”负责钢城二中海绵改造的建筑方中国葛洲坝集团五公司技术负责人刘江介绍,生态旱溪围着学校的教学楼一直延伸到厕所,保留了学校原有的水杉,利用鹅卵石、植物打造无水的溪床,人工仿造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配合植物的营造在意境上表达出溪水的景观。下雨之后则会形成溪流的状态,同样也能起到滞留雨水的作用。“能在学校中接触到海绵式景观,孩子们未来也会更珍惜水。”刘江介绍。   王艳华表示,对于钢城二中的改造,设计的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为80%,即控制35.2毫米的降雨,防涝目标为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   为游客打造亲水湿地景观   “弄完以后会很漂亮吧!”家住青山区二街社区的李奶奶说,桥南公园离家近,是大伙散步遛弯的好地方,只不过原来一下雨就淹水淹得厉害,希望公园的改造早点完成,一定会更漂亮。   2月23日12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天兴洲长江大桥边的桥南公园时,工人们正在小心地给园路铺设透水混凝土,机器的轰鸣声、大桥上火车通过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这个7.2公顷的公园是青山区海绵建设的重磅项目,也属于公园海绵改造的首批项目之一。   王艳华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这个公园最早的规划设计其实就采用了海绵理念,多年前,设计公园的前辈们就给公园设计了雨水储存池、渗水系统,只可惜原来的材料不及现在,他们改造时发现很多管子已经腐烂;而且雨水储存池已经废弃,无法起到蓄水的作用。同时由于三环线和铁路桥横跨公园,三环线雨污水沿排水立管排入园区,对公园景观造成一定的污染;加上原来的道路均不透水,黄土裸露,存在面源污染。   王艳华指着道路边的管子告诉长江商报记者,盲管就是在环刚度满足要求的排水管上,根据设计的开孔率打眼儿,外面再裹上土工布埋入地下。这样雨水落到透水的地面后,就会渗透到管子里,土工布则阻挡了杂质,这样经过“净化”的雨水就通过盲管进入雨水储存池,再通过一定的净化设施将雨水处理至国家杂用水标准,处理后的水用于园区绿化浇洒等回用。下大雨时则通过溢流口排入市政雨水管,最后进入长江。对游园的游客而言,生态花海中会打造人行步道,让人行走其中如在花海中游玩,形成湿地景观。   脏水渠“蝶变”生态滨水景观带   作为东湖排渍重要通道的东湖港,过去一度被“嫌弃”。周边居民说,东湖港曾是武钢生产的备用水源地,近年来已停止取水,成为一个不与长江水交换的“死港”。   如今,东湖港静待华丽变身。2月23日,长江商报记者在其中一工区现场看到,港渠内的水已“排干”,一辆辆机械工程设备交叉作业,抓紧修筑河道两岸的生态挡墙。同时,两岸架起的拱形桥也已完成主体结构。   施工方中国水电五局东湖港项目负责人吴云飞带着记者在河堤边远眺,岸坡的护坡如一层层阶梯,再仔细一看,每层混凝土台阶上都预留了孔洞。吴云飞说,光这个护坡设计就更新了多个方案。最初施工选用的格宾挡墙,也就是铁笼装满大小不一的碎石护坡,但这很考验河床的基底。施工人员反复讨论,选择更优化的生态挡墙,阶梯状能均匀河床承载力,孔洞内可种上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并给水下鱼、虾等生物预留生存空间。“生态挡墙将占到东湖港河道的6成以上。”   东湖港综合整治工程位于长江南岸,位于二环与三环之间,北接落步咀闸与青山港相连,南入东湖,全长4.7公里,紧邻杨春湖城市副中心、武汉火车站等重要公共设施。涉及青山、洪山、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三个区域。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4.7亿,成为武汉市最大的海绵试点工程。武汉碧水集团海绵公司项目相关负责人李瑞说,东湖港综合整治工程以港渠治理为主线,以工程治理为重点,实施河道清淤疏浚、河流截污治理、污染源整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河道生态修复建设、河流沿岸景观建设等重点工程。今年4月底前,东湖港的水下部分施工将完成,在汛期前先行实现通水,连通长江与东湖,整体工程在9月底前全部完工。   建成后的东湖港会是什么样子?吴云飞说,港渠清淤后从原来的10多米,扩宽至30多米,沿岸还有绿化种植,并建7座景观桥,方便两岸市民出行。“建成后,它会变成一个绿化的海绵性公园,连通长江、东湖,大水系循环连通,并能像海绵一样,承载城市排水、蓄水、净水功能。”   钢城二中的海绵改造将“渗、滞、蓄、净、用、排”体现得很透彻,除了操场和建筑物,校园地下全部铺设了能够渗透水的盲管和砾石层,上面铺透水基层,再根据不同设计理念铺设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或者透水砖面层。有了这些举措,雨水落到地面后会很快下渗,再通过盲管进入调蓄设施。——武汉海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现场代表王艳华
【打印】 【关闭】
文章关键字:

联  系   人: 武经理
手  机: 139-1464-9988
电  话: 0515-88274888
传  真: 0515-88737496
网  址: www.jshmsx.com
E - mail : vip@jshmsx.com
邮  编: 224000
地  址: 盐城市华邦国际18层

版权所有 © 2011-2019  江苏瀚明潜水工程  
苏ICP备19008145号

扫一扫,惠存名片